6天前,我说情势正在发生重大转变。
但这转变速度之快,始料未及。
前天上海说公交地铁和室外公园只要扫场所码,不用看核酸。
昨天又改成除养老机构、医疗机构、学校、密闭娱乐场所、餐饮场所之外,都不再看核酸。
因为政策变化太快,基层都来不及落实。
昨天下午2点,写字楼物业通知,今后只要扫大门口的场所码看核酸,公司场所码不用扫了。
晚上7点又通知,今后扫大门口场所码也不看核酸了。
现在清零党和开放党还在争吵不休,我也不知道还有啥好吵,再把底层逻辑捋一下——
1、病毒与人类相生相伴千万年,传染性那么强的病毒本就不可能彻底消灭,世界早已放弃灭绝病毒,只能共存。
2、中国不可能永远紧闭国门,与世界脱钩,我们与其他国家一样,选择与病毒共存,是迟早的事,没有任何个人意志能改变这个客观事实。
谁还想搅浑这潭水,就是科盲。
3、从一开始,动态清零政策就是权宜之计,不是长久之计。
4、有探讨价值的只有两个问题:
一、何时从清零转向开放?
二、转向之前,是否已做好充分准备?
5、问题一,已没有讨价还价空间,因为我们是中央集权国家,国家综合考量各方因素后业已做出的决定,我们只能服从。
6、问题二,我们需要做的准备主要有四:
一、足够高的有效安全疫苗接种率,特别是高龄老人接种率,这是国家正在下死命令快速推进的。
二、大范围抗原自测试剂发放和成熟有效的居家隔离政策(辅助以方舱医院的集中隔离)。
三、特效药和重症救治力量在基层的均衡分布。
四、全民科普,扭转3年来民众对病毒的恐惧心理,才能在第一波冲击到来时,尽可能避免医疗挤兑,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最需要的老弱病残。
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和四在快速推进,可预见的短时间内,二就会全面铺开,至于三,不在医疗决策系统工作的普通人很难了解。
现在面对的病毒,其实和3月出现在上海的并无本质区别。
中间这9个月时间,中国经济付出了巨大代价,由此延伸的次生灾害令人扼腕……
本来让很多人满怀期待的2022年,就在这一声叹息中,稀里糊涂地飘零了……
希望这9个月时间没白费,至少在问题三上,一直在默默加速推进。
只是最近两周政策转向速度之快,让我非常怀疑,转向的时间和力度,很可能是被一些场外因素推动,临时加快。
现在我们只能乐观希望:
一、国家已经或正在做好充分准备,能最大限度避免医疗挤兑,最大可能减少过量死亡~
二、又经大半年变异,现在奥密克戎致死率更低了(不到万分之一),即使以14亿人为样本也不怕出意外~
所以别再做无意义的路线之争,必须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。
我们不得不面对挚爱的有严重基础病的高龄长辈,有可能熬不过这一波的风险。
身体允许打疫苗的,尽可能打。
实在打不了的,尽可能去封闭式管理的养老院,中招概率更低,可以熬到毒性更弱或老人自然死亡。
没法去养老院的,今后半年别让老人去人员密集场所,同住人都要打疫苗,尽可能保证自己不感染。
剩下的,就是多陪陪老人,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。
生老病死,人人都躲不过~
多数人担心的,主要是孩子。
毕竟,有严重基础病的高龄老人预期寿命本就不长,中国现在人均预期寿命不过77岁,被病毒夺走生命的主要是80岁以上老人,不幸真发生时,子女不至于那么难以接受。
孩子人生才刚开始,如果被夺走生命,父母和社会都很难承受……
但从数据上看,孩子的重症/死亡率,并没有比成年人高很多。
奥密克戎=小号流感,针对的是免疫力正常的普通人。
奥密克戎可能造成威胁的,就是免疫力很差的人群。
除了高龄老人,还有一群人就是1岁以下婴儿和身子骨较差的怀孕中后期的孕妇。
我妈说,我小时候0-3岁经常跑医院,无非感冒发烧咳嗽,就是因为孩子免疫系统不完善,对病毒抵抗力很差。
我儿子0-3岁时,也不时跑医院打针打点滴,但最近几年就很少跑医院。
孕妇免疫力下降也很好理解,要把全身精华营养都给胎儿。
所以家里有孕妇或婴儿的家庭,未来半年是要小心点,尽量少出门,避免被感染。
有备孕计划的夫妻,最好延迟半年再要孩子,相对更安全。
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人群,眼下亟需打破三年宣传和思维惯性导致的恐惧心理。
现在我们面对的病毒,早已脱胎换骨,“弃恶从善”,和3年前夺走李文亮医生的病毒,可以看成完全不同的两种病毒!
接下去该吃吃,该喝喝,该玩玩,该搬砖搬砖,该恋爱恋爱,该学习学习……三年了,是时候回归正常生活了!!!
现在有派反对声音认为,之前高呼开放的人,和之后高呼清零的,是同一批人。
限制自由不爽了,就高呼我要自由,凭什么管我?
真放开了,觉得生命受到威胁,又高呼我要安全,凭什么不管我们死活?
先亮明个人观点,4月起,我就不再害怕病毒,真正怕的是……
然而基于科学、理性、逻辑的思维模式,在我国尚未普及。
多数人不习惯用概率和比例的抽象思维看问题,只要听到有谁接种疫苗产生后遗症或又有个2岁孩子不幸死亡,就会吓得魂飞魄散。
科学数据和逻辑推理,永远没有“我听那谁说”的作用大……
这就决定了,未来一段时间,不少人对未来的预期依然会很糟,不敢出门消费,更别说旅游,口罩戴的会比之前更严实。
从经济复苏角度看,这不是好事。
从疫情防控角度看,反而是好事。
多数人那么怕死,tp钱包官网主动减少出门和聚集,口罩戴得超严实,家里备足感冒药,会有效拖慢病毒传播速度,为避免医疗挤兑争取宝贵时间。
总之,坚持动态清零,经济永远不会好,会一直痛下去。
逐步走向开放,最开始会痛一下,后面会越来越好。
资本市场最敏感。
昨天人民币汇率又大涨。
年中人民币汇率跌破6.9时,我就做过明确预言:
破7是板上钉钉的,破7.1也是大概率,破7.2也很正常,不用慌,如果还能继续跌,就是美元换回人民币的历史性机遇期了,千万别错过。
后来的实际走势,破7.3后,也就到头了,现在又快速回到6.9。
当时市场上有多少声音说还要往8跌的?
那些“砖家”,建议全部取关~
中美是全球经济双核引擎,两国经济体量和能量决定了,双方都不允许汇率出现单边无止境大跌,会伤害双方乃至全球利益。
所以正常中美汇率就在6.3-7.2之间摇摆,估值中枢在6.75左右,极限振幅在6-7.5之间。
这一波人民币逼近振幅下限,是因为美元创纪录持续加息(全球回收美元)+双边关系紧张+清零政策和对各行业持续整顿,导致外资持续看空撤离。
作为先行指标,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+防疫转向,汇率最困难的时候,已经过去了。
近期中概股大涨,也是受益于防疫转向。
同样作为先行指标,中概股最困难的时期,应该也已经过去了。
过去两年中概股不可思议的创纪录大跌,是多重利空因素共振的结果。
一是国内监管环境趋严,不让挟流量躺赚了。
二是中美关系交恶,中概股面临集体退市的重大风险。
一旦集体从美国回到香港,香港盘子撑不住,估值会大幅下降。
同时,美股高位回调+港股从屎盆子继续往18层地狱跌的市场大环境,进一步挫伤中概股投资信心。
最后才轮到基本面上,互联网行业经多年高增长,已逼近增长瓶颈。
但基本面不足以让股价跌成这幅屎样,主要是内外环境太糟。
国内监管大棒,二季度开始转向,到三季度已变成呵护。
中美关系也在佩洛西导致的危机后开始趋缓。
根本原因还是双方经济基本面都不支持对抗升级。
鹰酱是高通胀+失业率,兔子是过度防疫导致经济低迷。
经济好的时候,其他问题重要性才会凸显。
经济不好的时候,其他问题都要让位。
这也是德国总理执意访华以及G20外交成果丰硕的根本原因。
再加上美国通胀拐点可能已到,明年加息预期大幅降低。
到11月,种种内外因素都在支持中概股走出超跌泥潭。
现在,最后一个紧箍咒也即将解除。
防控转向,预示中国经济会逐渐复苏,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基本面预期,也会随之好转。
这是过去9个月,我用七步定投条件单,在中概互联的自动网格收割示意图。
2021年中概股持续下跌,多少还能找到理由解释,所以我持续加码入场。
今年3月中概股那波极限下跌,真没法讲理……
我不敢再加码入场,但依然咬牙把仓位补足到目标市值不动摇。
然后就不断小幅网格,每个来回,都能赚点菜钱,不断降低成本。
往后如果继续大涨,我就会启动逐步降低目标市值的进程。
简单说,就是我觉得太便宜的时候,坚决不割肉降低底仓(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说的),但是不断做网格吃点蚊子腿肉,想办法在底部回血。
我觉得没那么便宜时,就要逐步降低仓位,同时继续网格。
我现在仓位占比还有35%,要逐步降到15%,才安心。
注意:我没说清仓走人,也没说要大幅减仓!
比如现在持有10万,再涨一点,就降到9.8万,再涨一点,就降到9.6万……
蚂蚁搬家慢慢来,涨跌都不吃大亏!
说到底,中概股根本风险并未解除。
外因上,中美关系只是阶段性缓和,长期看,深度博弈会长期持续,没有其他选择。
内因上,互联网强监管不可能大幅放松,互联网永远无法回到2020年10月之前的赚钱模式,这是国家发展战略决定的。
现在看起来形势大幅转好,只是经济不行,必须妥协。
等2024年,经济全面恢复之后呢?
动物生存本能决定了,人们会选择性遗忘令自己痛苦的记忆,尽可能想到未来更好的可能性,让自己乐观起来。
所以韭菜的记忆只有7秒,永远好了伤疤忘了疼。
2023年上半年(至少一季度)恐怕还会比较辛苦,下半年就会逐渐恢复。
2024年后,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马照跑,舞照跳,继续专心搞钱,吃喝玩乐,好像2022年的一切不曾发生过……
只有像我这样极少数人,永远不会忘记2022年。
这一年,就像《耶利米书》,已预表未来。
生逢盛世,承平日久,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,把史书上看到的那些故事和逻辑,和那啥对接起来。
我原来也倾向于乐观相信,这次,我们真和不一样,有些事,永远不会重现。
重读马尔克斯《百年孤独》,才发现马尔克斯只有生活在拉美那片悲怆的土地,才能写出如此魔幻现实主义的巨著。
不,哪有魔幻,全是现实。
总之,只要我们的国民依然健忘、隐忍、乐观、勤劳、聪明,人人都拼命赚大钱,争做人上人,就一定要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有信心!
只是如果可能,最好别在一棵树上吊死~
但那是后话了。
眼下最重要的是:要相信,最困难的时期,正在过去!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力哥理财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别又怪时代没给你机会。 2009年6月13日晚,一位李神医出现在了央视一档节目里。 他在这档差不多42分钟的节目里,对一...
10月27日,菱势汽车又一重磅车型——菱势黄金小卡在龙城柳州正式发布。菱势黄金小卡,打造宽体长续航小卡,以“宽体1米8,...
据报道,年度大片《小丑2》(Joker: Folie à Deux)在票房上遭遇滑铁卢,尽管其制作成本高达2亿美元,包括...
每次说起knight,总有人吐槽他大赛软脚虾,主要是虽然knight经常在联赛发挥出色,但是到了世界赛,确实很难展现出真...